第1章 我大明江山万万年-《李自成的明末游戏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崇祯三年二月,李自成来到大明。

    这位二十五岁的后生才当了一天驿卒就下岗,那必须再就业呀。

    明末这环境太糟,只有造反还算是一条出路。

    扯旗吧!

    风风雨雨打拼近三,李自成在一众反王流贼里崭露头,建立大顺,麾下有了两万多人马。

    崇祯五年是个分水岭。

    十月,李自成一方面为了解救吕梁山危,一方面试探着想找个稳固根据,大顺攻下怀庆府。

    接着李自成率领四千轻骑在一个月时间转战千,击破了明军准备合围过来的几支援军。

    那些明军算不上是精,但也是大明的一线边,被李自成打了个稀里哗啦。他们不过如此。

    李自成这就有些膨胀了。

    他回到怀庆后嚣张的提出:「一年准,两年反,三年扫,五年成功!」

    如果走激进路,「五年成功」未必是一句空话。

    就凭李自成新造出来的那些火,依靠上党源源不断出产的火枪、火,以及基本接近了近代化方式训练出来的士,这年头各方面都先进了两百年的大顺军去打,根本没有一合之敌。

    谁能挡得住大顺军?

    砸烂一个旧射会容,建设一个新社会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做好的。

    如果大顺军攻掠天下太迅,他手底下这帮人还没来得及成长就走向高,那么留给将来的隐患太大。

    李自成再厉害也不可能事无巨细亲力亲,把大顺国交给一群骄兵悍将落魄书生治,那可有的酸爽了。

    17世纪什么最贵?人才!

    其实不管哪个时代都缺人,不然也不会有「千军易,一将难求」;「一将无,累死三军」等等说法。

    话又说回,十个厉害的将军也抵不过一个出色的正客。

    正治是社会关,经济是社会关系下的商品交,战争是正治的延,军事是战争的一种手段。

    简单点打个比方说吧——

    一个人想办法吃,叫生活。

    一群人想办法吃,叫经济。

    而怎么在一群人吃饭的时候制定规,分配怎么吃,或者如何长久的吃,谁吃哪种,叫正治。

    两群人吃饭的时候发,野地上有一块,那这块肉归哪一伙人吃?他们即可以用正治手,也可以用经济手段去解决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