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站的角度不同,看问题便不同。 在陈延着看来,这是人心散了,队伍便不好带了,但在章衡看来,这不但减少了裁军的阻力,关键是,这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契机! 根据章衡之前的调研,保捷军的士兵之所以人心思变,是因为待遇的问题。 按照章衡之前在三司度支司工作的经验,他当然是知道大宋士卒的待遇的。 拿最底层的士卒来说,每月发放的军俸,上禁兵每月是一贯;中禁兵则是每月五六百文;下禁兵少一些,每月是三四百文。 但这仅仅是基本的军俸,若是只有军俸,那当兵当然是没有吸引力的,因为不当兵去打工种地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,所以,当兵其实还有更多的好处。 比如说军粮,宋代成年人的口粮大约是每月六斗,而最低级的下禁兵的军粮是每月二石,中禁兵的月粮则是二石五斗,是要大大高于一般市民的水准的。 另外,宋代士兵还发放衣物补助,比如中禁兵的标准是“春冬衣紬、绢六匹,绵一十二两,随衣钱三千”。 除了上述固定的军俸、军粮以外,宋代军人还有各种补贴。 宋代新募军士刺字后,官府发放的衣服鞋物以及第一笔雇金,也就是所谓的招刺利物,若是阵亡军士的家属从军,则是加倍发放。 而在宋朝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祀大礼,也会对百官和军队进行赏赐。一次郊赏,约等于一名禁军长行一、二十个月的俸钱,确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。 至于在每年寒食,端午和冬至节等固定节日,官府都会向士兵发放特支钱,此外还有各种临时性的特支钱,这笔钱算是过节费,虽然不多,但也是收入的组成部分,积少成多嘛。 另外还有什么雪寒钱、柴炭钱、岁暮凝寒钱,这些是在严冬季节发放士卒用于购买薪炭的补贴。 而像保捷军这样的军队,因为是边戍劳苦,所以朝廷会向戍边士卒发放麻鞋和银钱补助,称为银鞋钱。 另外还有什么薪水钱、转军钱、口券等等种类的补助,各种类加起来,每个士兵可能每年有五六十贯的收入。 若真是到了战时,还有一种特殊的兵饷,便是军赏,如果杀敌立功,作战受伤,训练有素等等,都会颁发军赏。 按《赏格》规定,厢兵和禁兵的军赏赐物分五等,“绢十匹、钱十贯为第一等,绢七匹、钱八贯为第二等,绢五匹,钱五贯为第三等,绢三匹、钱三贯为第四等,绢一匹,钱三贯为第五等。” 所以,其实宋朝士兵当兵是一条不错的出路的,但规定是规定,执行却又是另一回事了。 章衡在三司的时候,这些钱是真的支出出去的,而且是半分也不能少,少了的话,军队便要闹事的,但这钱又有多少落到士兵的手上? 章衡此次深入士兵之中调研发现,士卒为什么一个个想要回家,原因还是他们能够拿到的钱太少了。 他们大约只能拿到每月的军俸,而且这军俸也是打了折的,每个月到手不过几百文,而其余的薪水钱、转军钱、口券之类的补助却是从没有收到过,原因是什么,自然是被上面的将领们层层克扣走了。 士兵没有足够的收入,自然不想留在军队受苦,自然也就别谈什么战斗力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