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赵祯发诏令抵达海州,海州桉可以定桉。 海州知州安汉章因渎职被削职为民,永不录用,赣榆知县一样被削职为民,永不叙用。 张县尉被判决流放三千里,张家被抄家,张老爷一家被判流放三千里,至于帮凶张大壮,被判决死刑,秋后处斩。 到此,海州桉结束。 章衡得知此事,长长叹息。 此次板子高高举起,却是轻轻放下,面对导致百万流民的罪魁祸首,最终真正被治罪的只有一个张大壮。 可章衡不知道,接下来的事情才是真正令他心寒到了极点,对赵祯这个所谓的仁君失望到了极点! 赵祯下了庆历七年的第四个罪己诏,向上天告罪,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明,导致上天震怒,才有如此灾祸等等。 这罪己诏一出,贾昌朝立即诚惶诚恐,向赵祯上书请求知黄州。 赵祯不许,于是贾昌朝再上书,请求知信州。 贾昌朝三上书,请知泉州,赵祯落泪,面对坚决请辞的贾相公,只能允许,但给加了武胜军节度使、检校太傅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大名府,兼北京留守司河北安抚使,名誉给得足足的,像是君臣十分相得一般。 章衡对此嗤之以鼻,赵祯下这个罪己诏就不是什么好心,朝廷有【灾异罢三公】的传统,现在你一个皇帝说自己识人不明,才导致的灾祸,这不就是在说贾昌朝不行么? 话都说到这个程度了,贾昌朝哪里还敢呆在相位上,恐怕真要硬着脸皮待下去,以后恐怕就死无葬身之地了! 随后中书省大调整。 宋庠被外派京西南路转运使; 丁度任江南东路转运使。 而原本已经打算调进朝中的的永兴军路安抚使夏竦,则是被除去安抚使职位,改知庆州。 御史中丞高若讷除去御史中丞之职,改知庐州。 之后赵祯发布新的任命,韩琦被擢为枢密使,而原来的枢密使陈执中则是入主中书,拜中书门下平章事。 另,擢左谏议大夫庞籍参知政事,擢端明殿大学士、给事中明镐参知政事。 如是,政事堂现如今的局面为:陈执中为首相,下有四个参知政事,曾公亮、王拱辰、庞籍以及明镐。 枢密院则是韩琦带队,下有副枢密使吴育。 至于御史台那边,高若讷下台,则是擢右谏议大夫王畴权御史中丞。 至此,一场席卷朝堂的大风暴就此安息。 章衡冷眼旁观这所发生的一切,不发一言,也没有因此而欣喜。 也没有什么值得欣喜的,宋庠、丁度、夏竦都被贬谪地方,高若讷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 高若讷派出了各路御史,但却是不执行御史的职责,高至之所以在海州桉之中发挥重大作用,是因为他不是高若讷的人,而是富弼的人。 赵祯惩罚了夏竦一派的人,但也将贾昌朝给罢了相,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,然后将派系之外的陈执中、韩琦提拔上去,重新恢复了所谓的平衡。 而且,赵祯对章衡解决了百万流民、赈济天下的功绩不闻不问,不给升官,也没有再问起来,甚至在如此重大的变动时候,也没有召集过一次,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重大的警告! 九月,章衡请知广州。 这一次,赵祯终于是召见了章衡。 “为什么要去广州?” 赵祯脸色平澹,不见以往的热情。 章衡道:“此次流民大部被送往广南两路拓荒,臣对于拓荒之事颇为精通,愿意给陛下开拓一个新的江南!” 赵祯闻言眼睛一亮:“新江南……怎么说?” 章衡道:“广南两路水土风茂、气候炎热,看似莽荒,实则是水稻最好的生产地。 这里有可以种植两季水稻,甚至有三季水稻,是个绝佳的产量地,给臣五年的时间,臣将给陛下送上六个字!” 赵祯期待道:“什么字?” 章衡轻声道:“两广熟,天下足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