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 C31-《银河科技帝国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C31富勒烯的结构是这样的,中间是由七个碳原子构成的紧密核心,而核心的六个外围碳原子向六个方向延伸碳链臂。
    六条碳链臂,每一条都由四个碳原子构成。
    核心是C31富勒烯的移动核心,而碳链臂则可以捕捉原子和分子。
    当然C31富勒烯需要特定条件刺激,才会完成捕捉原子或者分子,以及搬运工作。
    “将反应压力提升0.05个百分点。”黄豪杰紧张的操作着仪器。
    一旁的助手小心翼翼的调整反应釜里面的压力参数。
    半个多小时之后。
    反应釜的反应终于结束了,李想小心翼翼的取出里面的产物。
    通过分离之后,黄豪杰等人对于这些产物一一观察起来。
    电子显微镜下。
    “没有发现!”
    “只有C30、C20之类的。”
    尽管知道如何调整,但是黄豪杰依旧是按部就班的尝试下去,毕竟一下子将C31搞出来,这明显会显得不对劲。
    黄豪杰在材料研究所之中不停的失败着。
    另一边张汝京也开始在筹备芯片的事情。
    不过他对于黄豪杰的做法显然百思不得其解,不采购光刻机、离子注入机之类的设备,仅仅是采购芯片原材料。
    而且这些原材料就要最便宜的,像高纯度单晶硅不要,太贵了,就买纯度98%的多晶硅。
    至于光刻胶之类的通通不要。
    不过对于芯片设计方面,黄豪杰倒是投入了巨大的资金。
    主要是芯片设计的很多专利都被花为、高通、英特尔、三鑫之类注册了。
    张汝京正在带着一大群人,研究那些专利已经过期了,或者是已经被国外淘汰了,哪些是可以直接使用的,哪些是需要向其他公司购买的。
    这些年来,从半导体被发明之后,半导体的专利就有几百万件之多,当然很多都是已经过期的。
    在芯片设计上面,那些领先者已经构筑了一条专利护城河,想不用他们的专利是很困难的。
    当然为了避免这个情况,黄豪杰让张汝京重点关注30~90纳米级别芯片专利,这个级别的专利,外国人的防范并没有太高。
    张汝京或许是吃了台基电的亏,对于专利非常的重视,尽管这些落后的专利,都是外国人淘汰品,但是改一改还是可以用的。
    时间来到7月28日。
    银河科技材料研究所之中。
    “老板,你看这个是不是你设想之中的C31富勒烯。”一个年轻的研究员略微激动的喊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