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八章 天道贵传承-《九鼎风云志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甚至比他记起自己的凄惨身世,还要更痛苦,更无奈。

    他所记住的这些书籍,既有水利备荒之途,更有先进的农耕之法,也有匪夷所思的营造机关之术,也不缺经天纬地,治理万民的良方妙策,若是用之于天下,何愁万民不饱暖,天下不太平?

    若虚先生叹道:“独善一身易,兼济天下难那!你不以己悲,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,还能有如此志向,为师自然很是欣慰。但是若要将这些知识策略用于天下,又何其容易?”

    “最上策者,自然是成为帝王。有这些书中的知识,再有便利万民之心念,加上独断天下的地位,成为千古明君又有何难?如今道路已经为你铺就,只要你愿意,那个位子不是不能去想!”

    杨熙不禁打了个寒噤,原来先生仍未放弃让自己成为天子的愿望,这一库藏书,数不尽的知识,便是最后也是最大的诱惑。

    “中策者,便是位极人臣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朝堂之上,无不宾服,四宇之内,无不敬拜,便连殿上至尊,也要忌惮你三分!如此地位,如此权势,才能将胸中所学铺张宇内,便如董夫子以一人之力扬天下儒术,如王巨君以七策之功绥靖宇内之沸腾。但是为臣之道,终于还要受制于皇权,何时天子对你生出猜忌,便是大势将去之时了。”

    杨熙想起那跋扈不可一世的翟方进,最后落得自鸠而亡,那权倾朝野的王巨君,也终于黯然退场,作为大臣虽然显赫,但终逃不过天子的制约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他只觉背后冷汗涔涔。

    “还有个下策,”若虚看着杨熙脸上忽晴忽暗,显然心中不知已经做了多少挣扎,便笑道,“那就是如我一般,做一个教书先生。我志不在此,只教了你一个学生,好在你学得争气,将这一库的书卷全部学了去,没有枉费我十数年的光阴。你若想将这些学问散布世间,大可收些弟子,因材施教,让他们将这些绝学传承下去,让知识自去找那应用之处,也不失一个法子。”

    树木容易,树人却难,数十年光阴,又能教出多少良材?若是靠着自己一人,何时才能将这些书卷中的知识,全数教给世人?

    但是杨熙眼睛却是一亮。

    靠着自己一人,自然是无法做到将这些知识全数教授出去,但是自己若有弟子,弟子也可以将这些知识继续传承。自己若能将这些知识汇编成《七略》那等类书,将之置于学宫,不就可以裨益万世?

    他终于理解了当年刘子骏千方百计要将今文经学纳入太学的目的,也终于明白了百家盟支持刘子骏,扶持定陶王上位的原因。

    帝王之家,继嗣乃是最大之事,多少因由皆从此而起。

    平凡的人家,时时有人祭祀,才算香火不绝。

    而一门学问,只有能够传诸后世,才算源远流长。

    这世间的一切,原来都是为了传承!

    若虚先生看到杨熙眼中越来越盛的光芒,不由得哈哈一笑,站起身来。石案上的书卷无风自动,纷纷如游鱼入海,跳入若虚先生身后一个空置的书架。

    若虚先生以指为剑,划石如粉,只见一阵火星乱冒,已在书架顶端刻下“若虚”二字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