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李靖、徐世绩尚未接着发言,单雄信挺身而起,已是随在屈突通之后,迫不及待地进言,须髯张开,面孔涨得通红,以忠勇的姿态,向李善道行礼说道:“陛下!屈突公此议,以臣愚见,固然最为稳妥!然则,若能抓住战机,一举将李世民部主力歼灭於太原城下,又何必舍此捷径而求远道?陛下之谋,方为当下最佳之策!臣敢有一得之愚,献与陛下!” 李善道笑道:“兄有何议?” 单雄信惶恐说道:“微末之臣,岂敢当陛下兄称?”随之说道,“敢禀陛下,诱李世民入援太原,然后歼之,陛下此策已然绝妙。然薛侍郎与屈突公所虑,若对峙日久,恐生变故,亦有些道理。既然如此,为免长久对峙可能导致的差池,何必仅止於令陈敬儿北扰定胡? “臣以为,何不即在李世民大军入援太原之后,以一骁将,统一部精兵,径袭定胡,以克取之?至时,李世民部退路断绝,粮道中断,势必军心惊恐,仓惶回救。我军主力衔尾追击,前后堵截,何虑不能将其众轻易歼灭?” 言至此处,他再次恭敬行礼,语气激昂,慨然请战,说道,“臣不才,愿为陛下分忧!若陛下以此重任相托,臣必舍生忘死,为陛下夺占定胡,绝唐军退路!若不能成功,甘当军法!” 前有王须达请攻太原北三县,今有单雄信请袭定胡,两人却是都急於立功。 李善道看着慷慨激昂的单雄信,微微一笑,温言说道:“兄积极求战,壮志可嘉。若我三军将士,人人皆能如兄这般奋勇争先,何愁天下不早日平定!”示意单雄信先坐下,将目光投向至今尚未表态的李靖和徐世绩,说道,“药师、懋功,你二人又是如何思量?但说无妨。” 徐世绩本就谦谨,有心思的人,在瓦岗时,对翟让就恭敬有加,后在李密帐下,久受猜忌,更谨言慎行。故他虽二十多岁,气盛之时,又是李善道的小舅子,深得宠信,然自归从李善道以来,在诸将中却反最谦退。此刻见李善道点名,他依旧没有急於发表意见,只转看李靖。 李靖见状,知徐世绩有意相让,便不再推辞,从容起身,向李善道拱手一礼,沉稳开口,说道:“陛下,诸公之议,皆有其理。刘大将军锐意进取,单将军奇兵敢战,屈突公老成谋国。臣细细思之,则以为陛下‘围城打援,诱歼世民’之策,可行!而且,正当其时!” “哦?药师,细说我听。”李善道倾身向前,凝神听之。 李靖说道:“於今代北既下,太原虽坚,而其势已孤;李世民虽知兵,而其局已促。我军新得代北,南北夹击之势已成,此正拔取太原,并趁势歼灭李世民部之良机也!屈突公所言固是,若等打下太原,再取关中,自更稳妥,可若伪唐据城以守,外输巴蜀之资,则取关中此役或就会拖延时日,伤亡不小。趁当前此机,若能将李世民部尽歼,关中可唾掌得之。 “不过薛公之虑,的确是也不可不察。欲行此策,臣愚见,关键在於‘造势’与‘速决’。所谓‘造势’,即须确保李世民中计、入援太原后,可以进一步地蹙其军势,乱其军心。单将军建言袭取定胡,断其归路,正是‘造势’之要着。然仅此或仍不足。” 李善道问道:“药师以为,尚需何为?” 李靖行了个礼,到沙盘前,指点太原城北的汾阳等三县,说道:“陛下请看,太原城北三县,汾阳、交城、盂县,护卫着太原的北翼。王大将军请攻此三县之奏,臣以为不妨可用。但不必三县俱取,只取汾阳、盂县足矣。这样,就不但给李世民留出了援太原的道路,且迫使他只能经交城而援,这就等於是我军预设了战场。此亦‘造势’也。” 第(2/3)页